沉重的行囊

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的十二次访华之行

发布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发布时间:2019-11-07浏览次数:220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临港2019116日电 为加强中德文化交流,增强学院师生文化自信,“中德文化交流系列活动”(Freundschaftsspiel China--Deutschland)的第三场讲座——“沉重的行囊——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的十二次访华之行”于116日在智能制造学院中德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前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Dr. Volker Stanzel)。


史丹泽博士自1979年起在联邦德国外交部任职,先后担任德国驻华大使(2004-2007年),德国驻日大使(2009-2013年),并被聘为德国外交部高级顾问。退休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任教。


在本次讲座中,史丹泽博士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了默克尔总理的成长历程。默克尔出生于汉堡,在东德(DDR)长大,曾在苏联求学,对东德及苏联社会主义有深入的认识。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默克尔踏入政坛。2005年,默克尔击败施罗德(Schröder)当选德国总理。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第一位来自东德的总理。


在回顾默克尔的从政历程中,史丹泽博士谈论了默克尔成功的两个性格特质,即务实(pragmatisch)和亲民(menschlich)。默克尔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容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并因此在德国获得一个昵称“妈咪”(Mutti)。


在讲座中,史丹泽博士详细回顾了默克尔2006年首次访华时的场景。默克尔虽然对东德、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有深入的认识,但对亚洲、对中国的了解是有限的。2006年,默克尔总理在温家宝总理陪同下参观故宫,她还结识了胡锦涛主席和其他的中国主要领导人,向他们请教中国的经济优先战略。此外,默克尔会见了在北京和上海的德国经济界代表人士,了解他们对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看法。


自第一次访华后,中德两国沟通交流不断深化,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自2016年起,中国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已近2000亿欧元。这反映出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好,对彼此的理解也愈发深入。


在多次访华旅程中,默克尔总理也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国家经济上如中国一样成功,还和德国建立了如此紧密的经济关系,那么规划更密切的双边关系,对两国都会大有裨益。因此,每次都有尽可能多的政府部长随默克尔访华,而每一位部长都带着自己的行囊。此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需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这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中德两国之间,而且涉及到世界其它国家。默克尔访华行程中背负的行囊也越来越重。


在提问环节,史丹泽博士向同学们讲述了担任驻华大使和驻日大使的不同体验;建议同学们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时多和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并从自己学习语言的角度出发,建议同学们在德语学习中多实践和练习;他认为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是促进国家间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好奇心和耐心是担任大使的两个重要的性格特质;激发人们的兴趣是在欧洲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此次讲座中,史丹泽博士儒雅的气质、幽默的谈吐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讲座增进了同学们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德两国关系发展立体式的、生动的认识,提升了同学们的视野见识,促进了同学们对自身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思考。此外,本次讲座也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外部视角。


本次讲座由中德学院德方院长凯茜博士(Silvia Kettelhut)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