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访学路,孤独相伴异乡梦 ——曹胜彬赴美国访学随想

发布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发布时间:2021-12-30浏览次数:25

我叫曹胜彬,是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学院副教授,目前在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医学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微细纤维与生物3D打印的融合应用研究。2019年我申请了国外访学项目,2020年获得了上海市教委立项资助,由于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双重原因,致使我在202111月底才能出发。经历了一些过程,感受也颇为深刻,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赴美国的经历,也促使我要珍惜一年的访学时光。

一、想出国访学就得先联系好导师

我在2019年上半年就开始联系国外导师。由于之前没有国外求学经历,因此就发动了以前博士课题组的师兄师弟们帮忙牵线搭桥。其中一位师弟给我提供了信息: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个团队正在招博士后,建议我可以试试。于是我就抱着“试试就试试”的态度开始联系了。从网上找到该教授的通讯地址,给他发了一份邮件,表达了自己去他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的想法,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等了两个星期该教授给予了回复,他还是觉得不太合适,因为他想招两年时间以上的博士后,一年的基本不考虑。得到这个消息后,当时我还是比较沮丧,经历一晚上的思考后,我又给该教授发了一份邮件,主要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的渴望,身不由己的现实以及再给一次机会的请求。又等两周他同意给个线上面试机会,给了面试机会就意味着导师给了机会,当然我很好地把握住了。

大多数老师都有过锲而不舍的经历,现在还需要保持这种精神,工作和生活都是一样,从生活中的维系家庭到工作中的更进一步,都希望我们有执着意念。轻言放弃的生活追求,生活将是不够精彩的!工作中无欲则刚的态度和无为而治的做法,它将不能推动自身事业的发展。

二、申请美国DS-2019

导师同意要你过来,他会给你一份邀请涵,而且会让你办理相关手续,其中赴美国最重要的是申请DS-2019表,也叫J-1表。对方科研秘书让我填了至少填了10张表格,制作了合乎哈佛大学医学院格式的简历,去国际医院进行了体检,提供资金资助证明等。可能是疫情严重和中美关系紧张的原因,我的DS-2019表从准备到拿到手总共花了一年的时间,实在是不容易!拿到这个表,就意味着你可以去办签证了。

到国外去就应该适应对方的规则,仔细阅读对方的文件资料,理解对方的思维逻辑,有助于了解对方的文化。步骤繁琐、花了时间和精力才能是我们更加对国外访学的重视和珍惜!

三、准备美国面签

中美关系紧张还体现在你去签证时候的紧张,主要是敏感专业和滞留美国的倾向等因素。我做一些功课,准备了一些资料:个人简历、资助证明、单位介绍、家庭介绍等,不需要太多英文表达,直接拿资料给签证官看即可。当场就给我个绿色纸条——恭喜你通过了,如果是粉色的纸条可能还会耽误几周。拿到鉴证后,其它事情就可以定下来了,购买机票、租好房子、查好交通、购买保险、做好核酸,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到美国哪个城市都有攻略,可以网上浏览。

有的同事觉得自己英语表达很好,于是滔滔不绝,言多必失;有的同事英语口语不行,唯唯诺诺,不敢正视。签证时放平心态,保持微笑,不卑不亢,慢慢表达即可。

四、入校培训与课题交流

到了美国三天内,必须网上注册以及给课题组科研秘书发消息,确认你已经到美国了,一周内他们会安排培训,包括美国的政策、交通、保险。不同的学校还有安排入校培训,培训期间就让我打了流感疫苗,上传国内新冠疫苗文件。此外,访学单位还安排了第三方公司对我的背景调查,这个对我来说是比较惊讶的。

入校手续办完后,我主动找导师,做了深入的交流,他先了解我在国内课题——能做什么,其次他让我谈谈来这边做的计划——想做什么,最后结合我的实际情况谈了他的想法——做成什么。随后我参观了实验室,灯火通明,24小时均有人,圣诞节也是敞开的。同事们均很刻苦。导师不会监督你,全凭自己自愿。

五、挫折与收获

来之前自认为具有读书看报的英语水平,来美国学习应该没问题,但来到这里还是语言障碍,需要自己拿出凤凰涅槃的勇气,全面提高自己的美式英语听说写能力。由于疫情,开放式的公共场所交流就比较少,加之中美文化的差异,自己来的时间不长,觉得自己还未融入美国文化生活中。

最大的困难是孤独。经常是独来独往,可能一天没人跟你说过一句话。当然我也不擅长主动与人交流。每天夜晚都想象现在国内时间点,经常半夜起来坐在窗户前面仰望星空,观看天上气流浮动,回顾自己过来的点点滴滴,规划着明天和未来要做什么事情。

因此,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在国外留学的人们都是比较独立(孤独+自立)的原因。还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在异国他乡会做饭一定是比会写文章更吃香!祝大家访学快乐!



                                            曹胜彬

2021.12.30






在哈佛塑像前

在生物材料创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