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香港理工大学访学之心得

发布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发布时间:2021-12-30浏览次数:12


202186日抵达香港,在7天的严格居家隔离之后,813日我正式开启了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访学之旅。初到香港,狭小的居住空间、食堂里缺少青菜的饮食、被满处高楼大厦分割的天空曾让我极度想念上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里乐于助人的保安、热情问候“祝上(粤语的早上好)”的VA食堂阿姨们、打饭时问我炒面和米饭还够不够的美女、中汤盛得份量足足的帅哥,这些善良的面孔让我逐渐喜欢上这片土地。

我交流访问的是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的工业及系统工程系。系里给我分配了一间约10个平方米的办公室FJ601,帮我配备了电脑,办理了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提供了开水房、洗手间、办公室的钥匙以及日常的文具用品,为我在这里顺利开展科研学习和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务。系里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友善,每次见面,他们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加油,Professor Lyu。是啊,每当看到周末或者假期仍在加班的教授们,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加油,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呢?

我所在的课题组是工业及系统工程系里唯一开展智能制造研究的小组RAIDSResearch Group of AI for Industrial Digital Servitizationhttps://www.raids.group/)。课程组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国际与国内高校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交流合作。在RAIDS,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学生”,有两位导师。导师Professor Zheng主要从研究生管理、项目申请、构建科研平台等方面指导我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的工作。导师Professor Liu则从智能制造领域的文献筛选与阅读、科学问题的提炼、研究方法与实验手段的设计等方面指导我开展研究工作。虽然我的两位导师都非常年轻,都是刚30出头的帅哥,但对我的要求和管理却跟课题组的博士和博士后一样严格。从进RAIDS的第一周,导师们就与我讨论制定了一年的任务时间表,主要涉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文献阅读和研究工作。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我共完成了3次面向课题组的研究汇报,参加了18次课题组研讨、12次国际线上报告、3次课题组科技部港澳台合作项目进展研讨会、4篇论文评审,协助导师管理2名本科生研究创新计划。在与导师单独交流沟通研究工作进展10次后,分别于12月初和中下旬完成了一篇智能制造领域内的国际顶会的投稿和一篇Q1期刊的投稿。

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无限的耐心深深地打动着我。无论是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还是论文的撰写,他们都会逐句逐字地阅读和检查,连一个空格和标点也绝不漏过。每一次的讨论,导师都会让我坐在他旁边,让我解释他的每一个批注,直到他理解为止。无论是书写的逻辑结构不清、中文式英语,还是由于介词使用不当导致概念表达有误,导师从未批评过我,总是轻声细语地帮我分析原因,告诉我修改方法。我们的每一次讨论从未在2个小时内完成。在反反复复的修改中,我度过了在FJ601的每一天。每一次修改对我都是一次耐心与毅力的巨大考验。在导师的鼓励下,历经8次修改之后,论文中各种颜色的批注终于逐渐消失。投稿前,导师特意打开他保存在自己电脑里的修改记录,让我观察和对比,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开展科学研究不能有浮躁的心理,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导师用心良苦的教育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导师的话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激励着我以平静的心态在FJ601认真学习,在跨学科领域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为日后回到工作岗位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电子信息学院吕品



RAIDS主页上关于我的信息

导师Professor Liu与我在工业及系统工程系的合影

参加科技部港澳台合作项目启动会(右一是我)

导师Professor Zheng指导合作项目中理大的研究任务

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RAIDS,受访者是导师Professor Zheng

美国密西根大学Professor Ni的报告(2021924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Professor Chen的报告(2021118日)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Professor Wang的报告(20211116日)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Professor Xu的报告(2021122日)

理大著名的赛马会综艺馆,2021125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在这里作报告。

“明道利器,与古为新”,温家宝总理祝贺香港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的亲笔题词